学院新闻

武汉大学包向飞教授做客太阳成官网“琴南讲坛”



日期:2024-04-28  点击:




2024423日,武汉大学包向飞教授莅临太阳成官网,担任第68讲琴南讲坛的嘉宾,讲座题为:从一个语言学的视角看中西文化的差异。活动在太阳成集团tyc7111cc三楼报告厅举行,由太阳成集团tyc7111cc院长钟晓文教授主持。全院师生80余人参加。

包向飞教授现任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,武汉翻译协会副会长,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ilosophy编委。研究领域为哲学、美学、文学批评、数学哲学和比较文化研究。出版专著3部,译著5部。在《哲学研究》《现代哲学》《哲学分析》《哲学评论》《文化与诗学》《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》《外国文学动态》《国际汉学》《哲学与文化月刊》,Philosophy East & West(A&HCI), Religions(A&HCI)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。

讲座中,包向飞教授先是从“天人合一”的意义入手,分析了“天”“人”以及“天人合一”的在不同层面的意义,并在此基础上指出“天人合一”并非一种概念,而是一种信念,一种相信理念能够在经验世界中得以实现的信念。包教授以“天人合一”的信念为切入点进一步通过对中西语言学的对比分析,揭示了中西文化的区别与联系。

包教授以索绪尔、弗雷格、奥格登(他们三者内含的柏拉图主义),以及中国先秦的语义学理论为论述基础,聚焦于他们围绕理想涵义的观点与分歧,在经过详细的分析之后指出:中文的意义传输并不需要一个理想化的中介,而西方语用中的意义传输则需要一个理想化的中介。中国人“天人合一”的思想中已经内含了理念(最高理想)的最终实现,这一实现并不需要引入时间的维度;而西方的文化抑或强调天人相分,即理念无法实现(以柏拉图为代表),抑或在理念的实现中引入时间的维度,理念的实现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积累。最后,包教授揭示了这样一个趋势:支撑西方语义学的理想涵义在近代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,东西方的文化展现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亲近。

演讲结束后,包向飞教授针对性地回答了现场教师和学生的提问,就“语言与思维的关系”“概念的内涵与外延”“概念外延的不断扩大与概念的消解”等问题做了回应。包向飞教授的讲座内容广博精深且兼具启发性,为在座师生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。(张晓迪报道)